时间:2023-05-19 23:17:06 | 浏览:10
记者 | 查沁君
编辑 |
中国研究生的招生规模持续增长。
2020年初,教育部宣布将扩大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预计同比增加18.9万人。2020研究生招生总量突破100万人,其中,专业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增长显著,2020年专硕招生占比超60%。
据教育部统计数据显示,中国2021年考研报名人数已达377万人,较2020年增长10.6%,报考规模呈现明显的逐年攀升态势。其中,山东、四川、广东、浙江等多地考研人数涨幅超过10%。
考研规模的持续扩大,为考研培训市场带来发展机会。
据易观分析4月10日发布《中国考研培训行业白皮书2021》(下称《白皮书》)显示,2020年中国考研培训市场规模达112亿元,同比增长33.3%。预计未来三年仍将保持增长态势。
此外,名校研究生推免比例居高不下,往届生也争挤考研“独木桥”。
据各院校研究生招生简章计算,武汉大学、南京大学、西安交通大学2020年计划接收推免比例均高达50%。以重点院校为目标的统考生考研压力日益加大。
往届生备考人数及占比保持增长,个别院校往届生报考比例已占约六成。双因素推动之下,市场对专业考研辅导及配套服务的需求持续增长。
由于考研热的持续升温,一二级资本市场也对考研培训行业表现出青睐。
一级市场方面,资本或押注于新鲜的初创企业,或偏好拥有了体系化的产品与清晰的发展模式的成熟企业。
今年2月,由华夏桃李基金孵化的职业教育品牌“橙啦教育”完成6600万元Pre-A轮融资,该机构专注于考研、实用英语、职业成长教育等领域。2020年1月,万学教育获得安达富资本1亿美元D轮融资。
二级市场方面,新东方(09901.HK)重返港股,开盘价报1381港元,成为港股市场首支千元股。新东方也在去年拆分大学事业部独立发展,进一步发力考研业务。中公教育(002607.SZ)自上市以来,受益于公考、教师及考研培训业务的快速增长,股价快速上涨,资本市场表现活跃。
中国考研培训企业大致可分为四类:线上考研培训品牌、线下考研培训品牌、线上线下融合品牌(online merge offline)、线上与线下业务兼有品牌(online and offline)。
其中,以传统面授课程为单一业务模式的多为区域型线下教育品牌,如易研教育、凯程考研等;全国性教培品牌已普遍发展出在线直播与录播课等业务,构成线上线下授课模式兼有的OAO模式,如文都教育。
作为老牌传统线下考研培训机构,文都考研在业务开展上多借助加盟方式实现全国范围内扩张;教研方面,文都多以公共课单科名师为核心进行教学课程和教材研发。
但由于文都在业务布局上重线下轻线上,因此疫情期间业务受到较大影响。2021年初,原属文都的考研名师纷纷出走,成为新文道考研讲师。
新兴互联网考研培训机构以考虫为例,目前已形成公开课+系统班的业务矩阵,范围覆盖英语四六级、考研、公考等。考虫的考研业务以线上轻量级课程为主,师资力量、专业课覆盖有待进一步提升。
采用OMO模式的考研培训机构以新东方+新东方在线为例。新东方在线于2005年开始布局考研业务。主要班型包括1V1定制、线上全直播+线下集训、小班面授等。
其线上线下的融合主要体现在场景融合、阶段融合。线上场景包括在线课程、题库刷题、背单词等功能,线下场景提供重难点答疑、模拟测试;
线上阶段主要指春秋在线授课,解决下沉市场用户无法全程面授的痛点,线下阶段指寒暑假在中心城市进行集中面授或封闭训练。
线上K12机构也切入考研培训。2020年10月,跟谁学(NYSE:GSX)宣布业务升级,将旗下K12业务合并至高途课堂,同时整合品牌资源,将加大投入全面聚焦于考研、留学、会计、公考等成人业务。
易观分析认为,业务拆分重组、品牌独立后,跟谁学也将复制高途课堂的名师大班模式拓展考研成人业务。就目前来说,跟谁学成人业务岗开始起步,还需在师资、教研、产品服务等方面持续投入和打磨。
《白皮书》显示,在品牌认知度方面,新东方考研、中公考研、文都考研分别以56%、36%、34%排名前三。
根据《白皮书》对中国考研培训用户进行的问卷调查,考研培训用户集中在21-24岁,男生占比39%,女生占比61%。
考研用户的专业分布上,经济学专业最高达18%、工学占比16%、理学占12%等。考研培训花费集中在3000-10000元,考研成功人群在培训班的花费投入,整体高于考研失败人群。
提升学历是考研的主要动因,占比52%。报考瞄准重点院校,多数考生存在跨学校、跨地区报考情况,但对专业选择较为谨慎。
《白皮书》显示,用户更加偏好线上与线下结合的OMO授课模式,且英语科目、强化班为培训刚需。时间有限、圈定复习重点和押题是备考生的主要痛点。
在考研群体日益扩大的同时,用户需求也在发生快速变化。
据易观分析调研问卷显示,21岁及以下的考研用户占比达到42%,“00后”作为互联网原住民正逐渐成为考研主体。
B站学习、互联网自习室等新形态的出现,以及罗翔老师的走红都显现出新生代用户在信息接收与获取方式、信息需求程度等方面的个性化。
这些需求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从单纯上课到综合服务需求。考研用户需求范畴不断扩大,过去主要以上课接受辅导为主,但在对考研相关信息的渴求下,用户需要包括院校信息、试题、复习方法甚至心理辅导在内的综合性服务。
其次,从大班授课到个性化小班服务需求。过去考研辅导以大班授课为主,当前考研用户对考研辅导需求要求更高,对基于个人特点量身打造的个性化服务需求日益旺盛。
第三,用户触达场景多元化,时间前置。在当前用户触媒碎片化背景下,考研企业品牌信息从多渠道同时触达用户,信息繁杂难辨,考研教育机构需要提前布局,传递品牌,在用户心中建立印象,抢占市场。
关于考研要不要报个培训班是很多考研党要问的问题,其实要不要报班是根据每个人的具体情况而定的。拿我来说,我本科是在一所二本师范院校的汉语言文学专业,但是研究生选择的是新闻与传播专业,而且报考的学校还是国内某知名的211院校。所以于我而言,报班
1 英语要早点开始,三四月份就要开始,提前开始背单词,每天开始作一篇真题上的阅读理解,真题要反复弄,特别是近10年的真题,主要弄阅读理解,大约要仔细研究5-6遍。2 数学也要和英语时间差不多,3-4月就要开始准备,先把课本过一遍,哪里不懂仔
什么样的考研辅导班好现在市场上的考研辅导班琳琅满目,同学们只要留心观察,在大学期间会有很多考研辅导品牌去学校里面做讲座,然后可以去试听,报名还有优惠、礼品等等,同学们都可以先去试听,然后进行对比,看看哪个老师的讲课风格更适合自己,以能听懂、
记者 | 查沁君编辑 | 中国研究生的招生规模持续增长。2020年初,教育部宣布将扩大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预计同比增加18.9万人。2020研究生招生总量突破100万人,其中,专业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增长显著,2020年专硕招生占比超60%。
12月12日,北京新闻发布会宣布,根据教育部统一部署,2023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考试将于12月24日至26日举行,各单位将确保实现“如期考试”“应考尽考”“平安研考”,保障考生合理诉求。至此,无数考生期盼“考研延期”的呼声未能实现,一切尘埃落
考研班哪个机构好?有推荐的考研机构吗?研一学姐来凑个热闹,我是去年考研一战上岸的。在此呢想给大家分享一下自己考研报班的一些经历以及给大家解答一下“考研班哪个机构好”这个问题,希望学姐的回答能给大家一些参考。考研班哪个机构好?有推荐的考研机构
考研班一般多少钱?一般考研全程班价格都在一万左右。根据搭配的批改、真题练习、模拟考试次数的多少,在价格上会有差异。大家在选择考研班的时候可以多看多对比,尤其很多机构都推出了免费的试听课,大家可以听一下,看看自己更适合哪个老师的讲课模式。我考
随着考研越来越热,现在的考研er为了能让自己的竞争力更强,大多都选择通过报班考研机构来提升上岸率。但现在的考研机构也越来越多,云龙混杂,所以如何选取一家优秀的考研机构,是众多考研er的难题。今天,小编根据多年的业内经验,给大家整理了10家研
不过对于大部分的学生来说,备考的时候,最大的难点就是怎样能够提高学习的效率,从而让自己考研成功上岸。但是这种事情,一般就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因为在考研备考的路上,大家可能会遇到很多的阻碍。考研备考的路上,可能会遇到哪些阻碍?备考途中学不进
24考研的同学注意了,现在已经算是进入24考研复习的初期阶段了,有先见之明的同学或许都已经正式准备备考了,而你可能到现在对于考研还无从下手。但现在看完我总结的这篇文章还来得及,只要你信息不闭塞从现在开始准备,那上岸的人必有你一个。每个考研人
百万大军 考研时代早已汹涌而来每年,考研都会毫无意外地成为社会热点话题,而且热度更是逐年增高。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考研人数再创历史新高,达到了457万,较2021年同比增加了85万,增幅达到21.3%。然而,今年研究生招生只有110.7
很多考生都纠结于是否报考研辅导班,包括很多将要步入考场的考生也在纠结于是否参加一些所谓的“押题班”,这对于同学们来说这是一个一直以来都在纠结的一个事情,抛开以前我们大学参加的其他考试考研的分量绝对是最重的,那么对于我们参加研究生考试的考生们
考研培训班哪个好?在准备考研的过程中,会有很多困难,尤其是跨学科考生的专业课。通过申请培训课程,可以大大提高复习效率,节省复习时间。个人觉得选择一个优秀的考研培训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品牌。优秀的品牌对于备考的我们来说是先期质量的
金钱诚可贵,读研价更高。近日,有媒体报道了一位名叫袁博的北京青年,自2013年起,为了进入清华美术学院攻读研究生,他连续11年参加考研。尽管历经失败,但袁博从未放弃。他始终坚信:一个人未成功,并非意味着他是失败者。确实,当我们谈论考研时,除
“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古人考取功名,并非靠机缘巧合,而是源于厚积薄发的努力。再看如今,考试同样成就了很多人,无论是职业发展,还是提升学历上,只有通过考试才能进入“门槛”。近期,2023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刚刚落下了帷幕。